文:养育男孩,鱼爸 1 小时候看《西游记》,喜欢看猴哥打妖怪。 如今发现,其实养娃像极了取经路。 比如孩子刚出生那会,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啼哭,让人懵圈。 后来终于搞懂了,原来饿了,拉粑粑了,找妈妈了,哭的还不一样。 等到一岁的时候,选择合适的奶粉也得费心费力,这种喝了上火,那种又喝了拉稀,要找到合适的,还要日期新鲜,非四处寻找不可。 到了两岁,一出门就跟小伙伴开打,他在前面爽,我们在后边道歉,还要告诉他什么叫疼,什么叫规矩。 最怕的是孩子生病,那相当于直接陷入人生低谷,恨不得有转移大法,把孩子的病转移到自己身上,这样自己只要身痛,而不至于心痛。 唉,养娃就是打怪升级,非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,才能取得真经。 但是最后会发现,难的不是养孩子,而是怎么做父母。 九九八十一难之后,要么“成佛”,要么“疯魔”? 2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? 孩子放假在家,围着你团团转的时候,恨不得把他赶出去,让自己清净一会。 孩子说太无聊,还总是闹哄哄的,你会怎么办? 有两个办法可以既节约时间,又不费多少精力。 第一个办法是直接让孩子去看动画片,这样有了电子保姆的照顾,孩子就不会吵闹了。 还有一个办法是把孩子吼一顿,吓得他不敢再闹了,乖乖地听安排。 只要细心去观察,这两个办法应该是最常用的。 为人父母的路,其实有很多。 而最轻松的那一条路应该就是不管孩子。 比如上面的两个办法,一个是忽视孩子,不管他的行为习惯培养。 第二个是忽视孩子的需求,不管他的心理感受。 还有一种看上去最洒脱,直接把孩子委托给其他人养育了。 让孩子顺其自然地长大,只要不饿着,有人照顾就好。 老家那边的一个孩子,父母年轻的时候去外边打工,把他交给奶奶带。 没想到奶奶从小就惯着孙子。 他读完中学就辍学了,之后说去外地拜师傅学技术。 学修车觉得好玩,可学了一段时间说太脏太累。 路费和学费花了不少,还是无一技之长。 最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了。 没想到三年过去了,还是老样子,而且对父母的指责很反感。 怪妈妈当初没有管他,把他一个人放在家里。 当这位妈妈跟人痛苦地诉说时,满心的悔意,可已经无法重来了。 让孩子顺其自然,可没有用心栽培,能得到好的结果吗? 还记得以前的一个同事,他有一次骄傲的说自己有三个孩子了。 而且自己很轻松啊,搞不懂我们为什么说带孩子累。 他说交给老人带就可以了啊,我们不也是他们养大的,不挺好的啊。 还说何必管那么多啊,顺其自然就好,孩子长大了自然有出路的。 他自诩自己是佛系养娃,不操那些没用的心。 可这怎么看都不像佛系养娃,应该叫不靠谱养娃。 可别拿“佛系”当挡箭牌。 3 在这伪佛系养娃的背后,很多父母走了几乎让自己“疯魔“的路。 “我快被孩子逼疯了! 然后我爆发了,对着孩子一顿怒吼!像入魔了一样。” 这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。 在那些岁月静好的背后,有着太多这样的焦虑和反思。 本来上一秒还玩的好好的。 不陪作业母慈子孝,一陪作业鸡飞狗跳。 一番痛苦的反思后,四处寻找门路,恨不得有人把孩子领走更好。 有一位妈妈费了不少力气,终于加入了一个鸡娃群。 “鸡娃”,近几年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,意为“给孩子打鸡血”,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,去拼搏。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,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。 她刚开始进去根本找不到北。 朋友给她普及了很久才搞懂一些暗语。 比如青蛙,是指普通孩子,也叫普娃。牛娃,指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。而且种类也很多,例如奥数比较好的叫奥牛,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。 自己一对比,只给女儿报了舞蹈和围棋,跟这里面的孩子比,真的太弱了。 结果她也按照群友分享的办法,给孩子制作学习计划,从早上到晚上,从周一到周日。 安排地满满当当的。 之后的每一天,孩子几乎下课都在培训班和教室里度过。 结果孩子每次都乖乖地去,问他学到了什么,也不回答。 还有几次她见女儿在偷偷抹眼泪。 她也有点犹豫,但看到那些鸡娃的群友,她觉得自己太心软了不行。 于是选择坚持下来。 可接下来她发现女儿的身体不对劲了。 因为以前每天放学后会去小区玩耍,如今都是在屋内学习,少有运动。 结果发烧一次,直接烧出了肺炎,打了10多天的针。 女儿生病的那几天,学习计划暂停。 那些天孩子脸上的笑容都多了。 跟妈妈说:“不要学这么多,真好,我又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了。” 她喜欢自己涂涂画画,喜欢剪一些小玩意,做手工。 还喜欢跟小区的几个女孩一起跳绳、玩轮滑。 这次之后,她开始反思,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。 是不是自己执念太深,心魔作怪呢?。 比如一定要孩子考上哪所学校,一定要孩子学好哪一门才艺。 一定要孩子出人头地。 没得商量,不管孩子是不是这块料。 这样的结果,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焦虑,亲子关系搞得紧张兮兮。 甚至见不得面,一见面就吵。 就好像着了疯魔一样。 有一句话说“我们当前的教育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、成正果,希望‘立竿见影’,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,缺少闲心。” 这种急切,已经成为大部分父母的“心魔”。 4 做父母就是一场历练,一场陪伴。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无时无刻不是在考验父母的脾气,考验父母的抉择。 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? 我觉得找到适合孩子的,孩子喜欢的项目,然后努力地去学。 这并没毛病。 因为做父母要满足孩子对卓越的追求。 并且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,陪孩子一起跑。 只是在全速奔跑的时候,别忘了偶尔停下来。 看看自己努力追求的东西是不是值得? 前进的方向有没有偏离初心? 也要记得看看四周的风景,放松一下。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。 也少有完美的东西。 请接受自己跟孩子的不完美。 接受孩子的平凡。 而归根到底,父母最需要做的事,还是给孩子有效的陪伴。 你现在说没时间陪伴,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。 那么将来呢?也许一个不成器的孩子,就足以让人晚景惨淡。 所谓的佛系,不是做不闻不问不管的甩手掌柜。 佛也是一路跟魔鬼斗法,与妖怪大战,才能有最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。 真正的佛系,是一步步战胜了自己的“疯魔”,战胜重压,寻到方法。 跟孩子经历一段又一段成长时光后的淡定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8998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