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/6/2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年6月,重庆正式挂牌直辖,几千万人欢天喜地的换掉身份证,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。

当时,重庆是四川东部最大的城市,发展最快最好,经济效益最高,是省里的老大哥。

作为老大哥,重庆在四川辖下处处制肘,不但得不到资源帮扶,还要带动下面的弟弟妹妹一起发展,自己挣的钱也要先紧着其他市花。

哪怕是需要钱修个公共厕所,重庆方面上报给四川省审批,来回就得折腾半年,最令重庆人头疼地是,因为省里缺电用,就干脆把重庆的电断掉,紧着其他地方先用。

所以,重庆挂牌直辖,对重庆人来说,无异于天大的好事。

到了正式挂牌这一天,为了庆祝这个好日子,财大气粗的渝商各显神通,各式各样的庆典层出不穷。

已经挂牌上市的嘉陵摩托开启炫酷模式,组织了辆摩托车巡游重庆城,令人瞠目结舌。

山城重庆被称为“摩托车之都”,这是一场只有重庆才办得起的盛典。

在重庆,不但有嘉陵摩托,还有尹明善创建的“力帆摩托”,就连左宗申的“宗申摩托”,也在这一年悄悄挂牌上市。

如今,重庆已经从挂牌直辖之后的“农村直辖市”发展为中国一线城市之一,平均每周上一次热搜,属于超级网红城市。

重庆的每一天都日新月异,而当年大肆庆贺重庆直辖的嘉陵、力帆却早已日薄西山,风光不再,反而是默默躲在幕后的宗申摩托奋起直追,一路高歌猛进。

从摩托车修理工,逆袭成重庆首富,“宗申摩托”创始人左宗申背后,到底有怎样的故事?

年,左宗申出生在重庆。

此时,他日后的老对头尹明善已经14岁了,没几年,尹明善就会和原配妻子离婚,娶比他小29岁的陈巧凤。

如果左宗申有未卜先知的能力,他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尹明善娶陈巧凤,可惜他那时只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屁孩,才让自己日后多一个如此强劲的对手。

左宗申初中毕业时,国家正处于10年动荡期,他还来不及想以后的理想抱负,就跟着大部队去农村种地了。

脸朝黄土背朝天,农村的日子不好过,左宗申天天盼着回城,可国家的安排哪是他能左右的,他心灰意冷,一度以为自己就要如此悲催的了此残生。

没想到,平地一声惊雷,年,一个姓邓的老人把他们从农村召回城市。

当时国家属于计划经济年代,所有人都由国家分配工作,但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从农村回城,国家根本没有这么多岗位安置他们。

左宗申左等右等,才等来一个机会:去重庆一家瓷厂当烧窑工。

虽然这份工作没比种地好多少,但好歹在城里安定下来,端上了铁饭碗,左宗申只能捏着鼻子认了,硬着头皮上岗。

没几年,国家改革开放,不少人下海经商,无数个体商户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,很快就搞出了万元户。

左宗申不甘心,他也想当一颗笋,可他没本钱,没人脉,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,没那么大胆子裸辞。

此时,电影业兴起,一个叫金庸的老头子横空出世,江湖上,人人都想练葵花宝典,以此称霸武林。

左宗申也想练葵花宝典,但练着练着,他就从中看到了商机。

20世纪80年代初,国内掀起一股下海经商的热潮,左宗申也随大流,辞掉“铁饭碗”,迈出了商业生涯的第一步。

他原本想下海经商,可惜走到半路,迷上了葵花宝典,干脆不走了,先就地练功。

没想到身边竞争对手太多,左宗申气不过,干脆买了一堆武侠小说看,别人都以为他找到了新秘笈,纷纷跟他高价买书。

就这样,左宗申意外开始了第一个创业项目:在河北摆路边摊卖武侠小说。

然而,不讲武德的人太多,不少人只想偷学,不想买秘笈,左宗申没钱赚,看着那些只看书不买书的人,他气不打一出来,索性不卖书了。

第一个创业项目失败,左宗申大受打击,发誓一定要重整旗鼓。

这时,有人跟他说水果生意好做,他又跟着人去山东卖水果,结果运气不佳,遇到坏天气,水果烂在路上,赔得精光。

折腾了几年,左宗申精疲力尽,只想打道回府,回家的车票都还没买,又有人跟他说服装生意好做。

左宗申犹豫不定,最后决定再试一次,这次不行就回家,安心给人打工,可就是这一试,连他回家的路费都被人骗光了。

想到自己折腾到三十岁了,仍旧一事无成,连家都回不去了,左宗申忍不住坐在马路牙子上大哭,心想就这样认命算了。

如果左宗申不是娶了一个好老婆,估计也就这样认命了,根本不会有后来的重庆首富。

左宗申出门创业时,意气风发,妻子袁德秀满心欢喜,一心等着他衣锦还乡。

没想到,最终人是回来了,可别说荣归故里了,整个人的精气神还不如出门时的十分之一,胡子拉碴,意志消沉。

袁德秀知道丈夫在外头受了打击,又是心疼又是着急,眼看着丈夫一天天消沉下去,盘算来盘算去,干脆提议让丈夫和娘家大舅哥学修摩托车。

当时,国家经济效益不好,老百姓日子过得去苦,买得起小轿车的人屈指可数,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,会买一辆摩托车代步。

摩托车维修还算得上一份新潮的营生。

左宗申虽然不情不愿,但看着妻子殷切期盼的目光,拒绝的话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,只能不情不愿地答应去学摩托维修。

左宗申好歹是个初中毕业生,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材生了,他心想,“修摩托车而已,这么简单的活,没啥学不会的。”

可第一次独立操作时,就把脸都丢到爪哇国去了。

一个小伙子来修车,左宗申很容易地把车开了箱,然后却再也装不起来了,只能求助于大舅哥,让人看了一番笑话。

左宗申这才知道,自己轻敌了,修摩托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,想通了其中关窍,反而激起他的好胜心,他发誓一定要精通修车技术。

在大舅哥那里干了一段时间之后,左宗申该学的不该学的都学会了,就决定自己干,毕竟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,给人打工哪有自己当老板挣得多。

他回家跟妻子袁德秀一说,袁德秀也高兴得不行,与其巴着哥哥过日子,倒不如单干,努力把自己的小家过得更好。

年,袁德秀把娘家位于巴南区王家坝的一间临街住房腾出来,然后用牛毛毡在外面搭起一个挡风遮雨的小棚子。

夫妻两投入资金元,开了一家“宗申摩托车维修铺”。

在这间简陋的修车铺里,左宗申每天把顾客送来的摩托车拆了又装,不修好车不吃饭不睡觉,忙起来脸都是花的。

干到第5年的时候,他一已经练就一身本领,摩托车从他面前一过,光听声音他就知道是这辆车具体哪里有毛病。

凭着过硬的技术,夫妻俩的日子越过越好,左宗申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。

此时,他的老对头尹明善刚劳改出狱,在出版行业起起伏伏一段时间后,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20万。

90年代初,国家政策开放,鼓励民营经济发展,而且中国摩托行业发展进去高峰期,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,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购买摩托车、三轮车。

在时间的修车生涯中,左宗申不但积累了相关的信息、人脉,还具备顶尖的技术。

一次偶然,左宗申有个在贵州的修车朋友,委托他帮忙购买10辆三轮车,当时,重庆的黄角垭五中旁有个消防工厂,专门生产销售三轮摩托车。

在左宗申看来,只要给钱,买几辆三轮车不过是举手之劳,顺口答应下来,但当他真正去办这件事的时候,才后悔自己答应得太快。

全国各地来黄角垭买三轮车的人,在这里排着好长的队,甚至把周围的旅馆都住满了,全都等着开三轮车回家。

左宗申心里纳闷,怎么这么多人都拿不到货?

左宗申答应了帮朋友买三轮车,事后才发现事情不好办。

他只能找到厂长打听:

为什么这么多人拿不到货?怎么放着这么好的生意不做呢?

厂长一听,无奈地解释说,“没有发动机,再多的人想买,也买不着啊,现在全国都这样,想买辆三轮车可不容易。”

左宗申恍然大悟,转念一想,就跟厂长说:

那我自己提供10部发动机给你们,你们优先卖给我10辆三轮车行不行?

厂长将信将疑,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会组装发动机,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,还是同意了他的方案。

左宗申一心惦记着帮朋友买三轮车,立即回家组装了10台发动机送到厂里,却没想到,他的命运因此改变。

经过三轮车生产厂家检验,左宗申组装的10部发动机全部合格,并且质量还不错。

厂长不但信守承诺,给了他10辆三轮车,还打算跟他继续合作,让他继续生产发动机卖给厂里。

当时,重庆生产的嘉陵摩托已经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,有不少人抓住机会,靠生产冒牌嘉陵摩托发家,赚了不少钱。

左宗申不傻,听到这个提议十分心动,但他没有一心扑上去,而是背上背包,坐着火车,到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研。

那段时间,他为了省钱,甚至舍不得买坐票,经常在火车上一站就是40个小时,晚上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蹲着打盹,有时到了目的地,腿肿得连路都走不稳。

所幸,黄天不负有心人。

调研完成后,左宗申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,他拿出20万元积蓄,又借款30万元,成立了宗申科技有限公司,专业生产发动机。

就这样,40岁的左宗申,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。

90年代,万元户已经是富裕人家,左宗申创办公司时,一口气拿出了20万,明眼人都知道,他这是靠着一个小小的摩托车修理铺发家致富了。

尹明善的小媳妇陈巧凤,和左宗申的妻子袁德秀是亲戚,两姐妹感情很好,经常凑在一起玩。

陈巧凤听说左宗申的摩托车生意越做越大,回家就撺掇着尹明善投资摩托车行业,50岁的尹明善听了小媳妇的话,也开始折腾摩托车。

尹明善和左宗申同一年开始创业,跑得比左宗申更快,然而,当尹明善一手创建的力帆摩托宣布破产重组时,左宗申却计划着造飞机。

年,左宗申获得国家批准,不再单一售卖发动机,开始生产整车,自此一路顺风顺水,建立起千亿商业帝国。

然而,随着科技告诉发展,国家出台“禁摩、限摩”政策,左宗申为此焦头烂额,四处游说,试图让国家取消禁摩令却无果。

等到左宗申回过味来,他立即明白,随着时代发展,摩托车不再是消费趋势,飞机才是未来的消费市场主力,于是干脆投资大量资金造飞机。

从摩托车修理工到重庆首富,左宗申的商业帝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摩托车制造,还涉及汽车、金融、航空、旅游、酒店等领域,身家早已超过亿。

但对69岁的左宗申来说,最大的烦恼是接班人该选谁?

女儿左颖17岁就被送到巴黎学法语,19岁就到美国读高中和大学,她并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制造业,梦想着和老公一边炒股一边周游世界。

左宗申老来得子,对儿子更是极尽宠爱,儿子也不愿意接班,一心想成为演员。

无奈之下,左宗申打算退休后就将企业改制,聘请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。

不得不说,有钱人的烦恼,我想象不到。

对此,你怎么看?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977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