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/6/24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是自行车。那时,如果谁有一辆名牌自行车,不亚于今天有台奥迪或宝马。

因此,自行车也就成了小偷眼中的猎物。

一天,魏亮早晨上班迟到,同事问他原因,因为他从不迟到的。

他说:“昨晚自行车放在楼道里被人给‘顺’走了。”他所说的‘顺’,其实就是被人偷了。

同事小胡说:“被‘顺’几次了?”

魏亮说:“一次就够倒霉了,还第几次!”

小说胡:“一次算便宜你了,我都被‘顺’三次了。”

魏亮说:“真的假的?”

小胡说:“这事我编什么呀。”

魏亮说:“一次也是损失呀,一会我得去商店再买一辆。”

小胡说:“傻瓜,到商店买辆新的至少五六百元,说丢还得丢。”

魏亮说:“不买怎办,每天上下班,接送小孩儿,买东西,还能飞呀?”

小胡说:“城西空地儿有个大市场,里面各种各样的自行车都有,便宜得很。”

魏亮说:“真的吗?”

小胡说:“骗你干嘛,我经常从那买呀,都买新的我受得了嘛!”

魏亮问:“得多少钱?”

小胡说:“很便宜,八成新,还不到一百元。”

魏亮听了他的话,来到了城西市场上。

那里真让他开了眼界,各种自行车一大片,一眼望不到边。买车的卖车的,人头攒动。他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儿,很快选中了一台八成新的山地车,一问价,六十元,他连价都没砍,交钱就把车骑回来了。

晚上爱人回来,看见了他的自行车,十分高兴。

她说:“这车可比咱丢的那辆强多了,一定要存放在车棚里,免得再丢了。”

“傻瓜!”魏亮说:“这辆车买时六十元,放车棚一年的存车费要一百五。就是丢了再买一台,也比放那合算。”

就这样,自行车依旧放在楼道里。

过了几天,魏亮的自行车果然又被‘顺’了。

这次他并不太伤心。因为买车时没花多少钱,再说,他也知道了市场上自行车的行情,丢辆自行车,就等于少抽一盒烟,不大点儿事儿。

这样,他又来到了城西。车市上车子依旧一眼望不到边,买车卖车的人依旧黑压压的一片。

魏亮只转了一会儿,就发现一辆车,比自己丢的那台还好,标价才五十元。他又没讲价就买了。丢了一台次的,又来了一台好的,心里反而有了一种满足感。

一个月后,魏亮的自行车又丢了。他轻车熟路地来到了那里,只那么一转,他就发现了自己刚丢的那辆车也在那儿摆着,特别显眼。

他气不打一处来,憋得一肚子气总算找到了发泄口。

他找到了车主,厉声地问:“这车子是从哪来的?”

“你傻呀?”车主说:“全市场的车子都从一个道儿来的,问谁?”

魏亮指着自己那台车子说:“这车是我的,我告你去!”

“犯得着吗?”车主幽默地说:“这辆车子要价才四十五,你一去告,要交诉讼费,要请律师,你还要搭上功夫,算一算,要几个四十五啊?”

魏亮说:“那我也要去告你,我总不能花自己的钱,买自己的车吧?”

车主说:“你告谁呀?这车肯定不是我偷的,我也是买来的,出手后挣个小钱,你要真的告了,咱俩谁输谁赢还很难说,傻瓜才那么蠢呢。”

魏亮说:“谁输谁赢,此话怎讲?”

车主说:“凡是来路不明的东西,买卖同罪,你都在这占几回便宜了,不会不记得吧?”

听他这么一说,魏亮倒觉自己得理亏了。眼看自己的车子在这儿,还要花钱往回买,实在有些窝囊。

他反问车主: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

车主说:“怎么办,事情明摆着,你要诚心买,让你五块钱。给我四十元,车子你骑走。你的目的不是要车子吗?目的达到就行了呗,何必那么较真。”

魏亮说:“你那不是让我装糊涂吗?”

车主说:“古人说‘难得糊涂’,糊涂人往往不吃亏,倒是一些精明人,自己觉得很聪明,折腾下来,吃亏的还是自己。”

车主的话虽然有些混账,但不能说没有道理。

这时,又有个买主也相中了这辆车。

车主挺够意思。

他说:“你要不要?你要买,因为你是原车主,优先。你要不买,就别和我磨叽,我卖他了,还多挣五元钱呢。”

经过车主一番开导,最终魏亮最终还是被说服了,他交了四十元,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回了家。

过了不久,魏亮又犯愁了。

一天,他在办公室看到报上登载一条消息。

消息说:从即日起,有关部门关闭城西自行车交易市场。

为了探个真假,他还真的骑车去了一趟那里。果然没错,那里空荡荡,一个人影也没有。

他琢磨着,以后自行车再丢上哪儿去买呢?

说来也怪,自从那个市场关闭后,魏亮的自行车再没有丢过。

不过,后来这车倒成了他的负担。

过了些年,生活好了,大家都开始买小汽车了,魏亮也不例外。他的那辆自行车,放到哪里都碍眼碍事。物业一天催他几次,不允许楼道放杂物。

送人没人要,扔了又没地方扔。他盼小偷快点儿将它‘顺’走,可恨的是,左等右等,小偷就是不来‘顺’。

最后他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
周日,他将它推到了修自行车的师傅那里。

师傅问:“哪坏了?”

他说:“我车是好的。”

为了证明车是好的,他还当着师傅的面骑着猛跑两圈儿。

师傅说:“那你来干嘛?”

他说:“这车挺好的,卖给你吧。”

师傅说:“卖给我?我家小库房里一大堆呢。”

他说:“一大堆不是你的嘛,你买了这辆不又多一份嘛。

师傅凑了过去,看看车牌儿说:“还是‘永久’的呢。”

他说:“那是,当年可是名牌呀。”

师傅说:“想卖?”

他说:“是。”

师傅说:“最多给你五元钱,拆了当零件用。

他说:“五元?也太少了吧?”

师傅说:“你以为你那是古董呀?五元我还不想收呢。”

他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事实,骑着这辆伴他风雨多年的自行车,又跑了几个修车铺,都是这个价,好像他们早已串通好了似的,最后还是卖掉了。

他虽有不舍,甚至有些伤感,但又无奈,总算给它找到了个主儿了。

故事虽然很陈,却总让人难从记忆中淡去,恐怕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。

原创作者:杨奇斌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9745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